公众对食品添加剂存误解 业内人士称其不可或缺

时间: 2024-08-04 13:37:10 |   作者: 工业电脑

  山东营养学会副会长杜慧真也说,不应让食品添加剂成为非法添加物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等的“替罪羊”。

  据卫生部网站资料显示,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因此,现代食品制造业不能没有食品添加剂。

  数位业内人士也认同食品添加剂不可或缺。杜慧真和记者说,有了添加剂才会有色香味俱全的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饭菜才得以延长保存时间、保存营养成分。

  业内人士也指出,只有国家公布的,才能称作食品添加剂,而且只要按国家标准使用,就不会有危害。

  “只要完全依照国家标准执行,食品添加剂就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马文峰分析认为,若将食品添加剂一棒子打死,现代生活只能退回原始社会,虽然纯天然的食品没有添加剂,但易变质,进而易引发食物中毒,并且浪费粮食资源。

  业内人士肯定食品添加剂的地位的同时,也指出目前公众缺乏食品知识,政府部门应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着手,加大食品添加剂相关知识宣传。另外,为避免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急需完善相关制度,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记者注意到,卫生部公布的47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有25种物质在检测的新方法一栏空白或者填“无”。22种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中,也有12种在检测的新方法一栏空白或者填“无”。

  多位业内的人表示,国内的检测技术相对落后,因此完善检测的新方法迫在眉睫,只有形成完整的检测体系,才能有据可循、有法可依,对违法犯罪分子起到真正的震慑作用。

  山东京鲁律师事务所主任郝纪勇认为,卫生部门应参照国外的先进做法,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检测的新方法,但应严格监督执行,不能只落实在纸面上。

  杜慧真说,在添加剂国标和检测技术追赶世界水平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官员问责制,加大对非法企业的惩罚力度,实际做到以儆效尤,毕竟,民要以食为天。

  “对于食品安全监管,重要的是制度化,做到有法可依,突击式、运动式的做法不可行。”马文峰表示,有关部门应该有所作为,在加大食品添加剂知识宣传的同时,规范食品标签标志,重点监管添加剂销售与使用。

  针对惩罚力度弱,违法成本低等痼疾,郝纪勇建议通过修法加大惩罚力度,设定专门刑法罪名以确保食品安全。

  郝纪勇还认为,现实中各部门为利益执法,往往是马后炮式监管,建议加大对有关部门的问责力度,对于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的有关人员,必须追究刑事责任,不能姑息。

  对于小作坊、小企业的监管,中投顾问饮食业研究员周思然认为,应该建立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全面发布食品安全信息资讯,健全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



上一篇:【48812】食药总局搜集十种食物弥补检测验证的办法(1) 下一篇: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食品补充检测验证的方法管理规定

    关于我们

    爱游戏平台网址